*四虎影院

“互联网+思政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研讨会”在清华举行

5月14日下午,“互联网+思政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丙所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近十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以及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的记者编辑近四十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四虎影院和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慕课主讲教师、“马原”课程混合式教学试点项目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刘震副教授主持了会议。

刘震首先基于“马原”慕课的实践和探索,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行为四个变化讨论了思政课在“叁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和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回顾了五年来通过课堂讨论、社交媒体、翻转课堂、慕课平台、混合式教学等进行的教育探索和实践,对慕课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教学应该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观点。刘震还介绍了“马原”慕课在“教”的方面的变化,包括定制、碎片、自主;以及学生反馈的包括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诉求。最后,刘震指出要注意防止对慕课的两种倾向:一是过度迷信,二是过于不屑。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方向,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满足基本要求的“规定动作”与多样丰富的“自选动作”相补充。

随后,清华大学教务处教师苏芃从提高课程质量的角度介绍了清华大学在混合式教育上的探索,核心是提高育人质量,并对线下课堂的组织实施、灌输与讨论关系、教师与助教关系、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虞鑫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分析了学习者采纳和使用慕课的影响因素,并从需求发现、线下形式、外部资源、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讨论了值得关注的四个研究领域。《现代教育技术》编辑部主任宋述强从技术与社会变迁的角度,对技术为什么要被引入教育教学、技术是否能引发教育革命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他同时介绍了技术引起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教师能力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张祎嵩从担任“马原”慕课首席助教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思政课的助教角色障碍,认为身份障碍和话语体系的断裂是当前的核心问题。在他看来,理想的混合式教学课堂助教应该从传统的“只助不教”向“助教结合”转变,包括课前协助准备课程脚本、课中组织讨论答疑、课后效果反馈等,并认为助教应当承担教师与学生桥梁的功能,为教师提供更有效地建议,与学生保持更密切的联系。经管学院本科生赵欣怡从选课学生的视角,介绍了她与同学们做的一项相关研究,探讨慕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她发现同学们认为慕课导致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学习灵活性的增强、多次复习的可行性、更好的学习体验以及更高的自我评价,学习专注度提高和每周投入时长增加将会导致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次研讨会是“互联网+思政课”系列会议的首场,其后还将举办对于评估体系、学习行为等专题讨论。本次研讨会也是刘震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14叠碍厂097)的阶段性成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