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院

清华-斯坦福中国近代史学术训练营顺利结营

8月30日,在经历紧张忙碌而又快乐充实的一周后,清华-斯坦福中国近代史学术训练营顺利结营。

结营讲座30日上午10时,训练营美方负责人、斯坦福大学墨磊宁(Thomas Mullaney)教授在善斋310教室为训练营学员带来了题为“Research and Argumentation: Two Temporalities”的讲座。

讲座中,墨教授结合笔谤辞肠别蝉蝉(过程)、厂辞耻谤肠别蝉(材料)、笔谤辞产濒别尘蝉(问题)叁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了学术研究与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Process层面,墨教授强调,我们的研究和写作存在两个时序:研究的时序(Research Time)和论述的时序(Argumentation Time)。当我们的研究说X是Y的一个例证时,我们使用的是论述的时序,但当我们真正开展研究时,我们首先发现X,然后才会尝试探讨,X可能是什么的例证?混淆这两种时序,直接预设某种结论和问题是很危险的,它会扼杀掉许多潜在的可能性。对此,墨教授给我们的忠告是:“培养你的问题(Educate your questions)!

在Sources层面,墨教授认为,从事历史研究必须清楚,你所阅读和利用的文献、档案等材料不可能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让自己的想法弱势一些(Let your ideas be ‘weak’),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研究不被先入为主的观念所束缚,做到客观、真实。

在Problems层面,墨教授提醒我们,面对一个学者,相比于“你在做什么(What do you work on)?”一个更好的问题应当是“你的问题是什么(What is your problem)?”对于学术研究而言,一个题目、一个地点、一个人物,这些可能是研究的领域和主题,但绝不是问题。学者的问题决定于他或她的问题意识,只有这个问题意识可以告诉我们,在面对无数个可能的问题时,你为什么偏偏提出了这一个?也只有这个问题意识,可以将一个学者在不同主题下的研究内在的关联起来。我们需要跟从自己的天赋,不断接受来自其他领域和人的启迪,从而真正构建自己的“问题部落(Problem Tribe)”。这些深入浅出的论述,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受益匪浅。

结营展示

下午2时,学术训练营进行了同学们的结营展示环节。训练营营员分为五个小组,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了本小组一周来查阅档案和交流研讨的收获。除李蕉老师、墨磊宁老师之外,学院的肖贵清老师与欧阳军喜老师也全程聆听了同学们的报告,并为同学们颁发了结营证书。

在总结环节,欧阳军喜老师首先逐一点评了各个小组的报告,对同学们的学术水平和钻研精神做了很高评价,并鼓励大家对史料应当反复研读,认真清理学术史以构筑问题意识,加强研究的现实关怀,最终完成集文(文采飞扬)史(史料扎实)哲(哲思深刻)于一身的好研究。

肖贵清老师在学术训练营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希望能以清华-斯坦福的交流项目为契机,在扩大合作范围、加强交流深度、加快研究成果结集出版等方面进一步拓展项目的水平和影响力,也许诺未来院方将提供更多的支持。

墨磊宁教授最后致词。他表示,在五天中与一群有着相似学术旨趣的伙伴一同探索五处图书馆、档案馆并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这是一个珍贵的机会和一场非凡的经历。他希望大家不要将结营看做结束,而应思考如何将以训练营为契机所结成的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不要让这段经历的最大价值白白浪费。

在终点处启程

一周的学术训练营虽然短暂,但带给营员们的是学术视野和方法的提高,以及学术友谊的凝结。

训练营营员、经管学院大四学生王博伟表示:“短短一周内我一直处在一种‘兴奋’和‘焦虑’交织的双重状态。能够和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在故纸堆里淘金,然后讨论各自的发现,真的是很令人兴奋的事情。而同时我也意识到,要想在这个领域做到优秀,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很多方法需要悟,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不确定性让人感到焦虑。很感谢能有机会受这样的‘刺激’,希望这样的交流和碰撞能继续下去。”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赵紫玉则说:“一开始很好奇,所谓‘摸档案’究竟该怎么摸、可能会摸到什么?我带着一无所知的恐惧启程,然而在交流中逐渐发现这里是个名副其实的学术蹿补尘颈濒测。李蕉老师在档案馆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利用卡片、如何用检索目录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问题。斯坦福的墨磊宁教授非常有耐心地告诉我们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奇。在小组合作中,我们认真而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起探讨,把看似毫无头绪的史料整理成尘补辫,结下了美好的友谊。”

如果用几个词描述这个训练营这个学术蹿补尘颈濒测、形容这段时光,那么一定包括但不限于奔波、挖掘、脑洞、友谊、包容、互助、砥砺……一个结束往往也是另一个开始,惟愿我们不忘初心,在终点处继续启程,在志趣和责任感的驱动下于学术之路上前进、再前进。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罢贬鲍马院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