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四虎影院、“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史党建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课题组在清华大学善斋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推进新时代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研讨会。
![](/__local/E/7F/23/E56AD236518E987B24BDD2A84D3_66DD486F_1A4A55.jpg)
研讨会现场
会议由四虎影院特聘教授、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主持。四虎影院院长艾四林致辞。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潜涛,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四虎影院特聘教授、原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四虎影院教授欧阳军喜,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杨德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教师曲晓霜,四虎影院教授陈明凡,四虎影院助理教授张牧云等参加。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我们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深刻总结了伟大建党精神,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__local/E/B6/55/E8C8F2E7A7146F362BB0834FA43_B29FDC72_1C282A.jpg)
艾四林发言
艾四林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提纲挈领、内涵丰富,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要增强底气、骨气、志气,承担起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讲话精神的政治责任、学术责任,尤其是研究阐释好讲话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__local/5/5D/A2/2483DE75631FFB67F6DF62570D5_45C18B3F_23441E.jpg)
李捷发言
李捷在发言中谈到,学习“七一”讲话有一个最大的体会,新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中国人自信的时代终于到来了。讲话通篇贯穿大历史观,把百年辉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年基业、过去和未来、国际和国内紧紧连在一起。讲话对我们党的百年历史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深刻阐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主题;深刻阐明我们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历史地位。讲话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是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__local/1/27/17/5D86E96B114C40FF9C548C2C36C_0BD62685_A04FE.jpg)
吴潜涛发言
吴潜涛认为,讲话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不断发展的“基因”和“孵化器”,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引导,培养好青年马克思主义工作者,让伟大建党精神代代相传。
![](/__local/7/C3/81/A6A0E69DFC6190C7367943228DC_83CA961F_F4E12.jpg)
肖贵清发言
肖贵清谈到,“七一”讲话的第一个亮点是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四个时期实现的伟大成就、作出的历史贡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奋斗历史的主题。讲话首次阐明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核心和精髓。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根”。
![](/__local/1/67/9F/4205710ADFA97EBE5AD6E2C5E07_57A7BE9F_188AB9.jpg)
杨金海发言
杨金海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谈了学习体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中国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历史证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在世界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__local/1/DF/DD/21463744D9A727127ED036A72C1_5D0B2DE0_170214.jpg)
欧阳军喜发言
欧阳军喜从形成、特征、意义叁个方面谈了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解。创造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推动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从特征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古老中华文明的新生,是马克思主义新的文明形态,也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打破了西方文明中心论,彰显了“四个自信”,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史册。
![](/__local/4/0E/1A/8630C45C979E74074BEA7EDD266_BA64DD8C_1A51BE.jpg)
杨凤城发言
杨凤城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首先,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政治上非常成熟,善于纠正错误,不会再犯全局性失误;第二,我们找到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叁,我们的制度更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优势充分显现;第四,我们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第五,我们有强大的的精神力量,理论上更加自信;第六,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的趋势于我有利。
![](/__local/D/A6/40/2546688445F0C7D15ADAF8B0F2C_BB719AA2_1E6594.jpg)
杨德山发言
杨德山认为,要用大历史观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500年历程来看,自从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思想也伴随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从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回溯党的百年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也是社会主义的复兴梦。
![](/__local/A/1E/D6/2ED83FA4305987279F2D5BA98AC_D3BC80F2_16CFBA.jpg)
陈明凡发言
陈明凡认为,“七一”讲话为我们深入研究党史党建提出了若干重大课题,如伟大建党精神的起点、内涵,四个具体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实现民族复兴中的作用,新时代如何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何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等。
![](/__local/9/6E/20/E95AD3E7AE07637C1A5EDDCB8FA_BF637F4C_FB4C5.jpg)
张牧云发言
张牧云谈到,“七一”讲话充分反映了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反映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互动变化。下一步将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重点做好海外中共党史资料和研究成果的跟踪,从国际视野来分析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独特价值。
大家表示,要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下一步教学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断深化学习领会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进一步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响应党中央号召,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