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第二次新生读书会举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第二次新生读书会举行

10月7日晚,202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新生在善斋107教室举行本学期第二次经典文献读书沙龙,本次读书沙龙的学习研读篇目为《共产党宣言》(下简称《宣言》)。2024级博士新生张佳宁、李明娇同学进行导读分享,学院助理教授陈晓仪老师作总结点评。

张佳宁同学对《宣言》的成文背景、框架结构以及部分盖章内容进行了介绍。《宣言》成文于1848年,时值19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经历空前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巩固,以蒸汽动力革命为基础的工业化迅猛发展。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带来了经济危机频发、贫富差距扩大、民族矛盾激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成为时代课题。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破灭与叁大工人起义相继以失败告终后,《宣言》这一适应时代呼唤的产物应运而生。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其成文经历了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到《共产主义原理》再到《共产党宣言》这一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

《宣言》由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构成。张佳宁同学对七篇序言及第一章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前两篇序言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其中,1872年德文版序言明确了对待《宣言》基本态度,即坚持其中的一般性原理,并注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882年俄文版序言是马克思对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第一次公开表述,回答了俄国存在的大量农民公共占有土地的特殊问题,是马克思“跨越论”的思想继续。其余五篇序言由恩格斯一人撰写,总的来说概括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陈晓仪老师对1883年德文版序言进行了补充介绍,用“叁句话·叁规律”总结这一序言的主要内容。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主要涵盖五方面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回顾世界历史,阐明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过程,并客观且高度评价了资产阶级在创造生产力、变革社会关系、开辟世界历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指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频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而无产阶级就是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其存在同时开始的,并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这一结论。

李明娇同学对《宣言》的后叁章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宣言》的意义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1)从相同和不同之处界定了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关系;(2)明确共产党人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其中,最低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最高纲领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所有制,而阐明最高纲领则成为《宣言》第二章的核心内容;(3)以驳论的形式揭露了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内在逻辑,通过对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对其家庭和国家的双重批判,阐明共产主义革命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及传统的观念进行彻底决裂(“两个决裂”);(4)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十条革命策略,并描绘了共产主义之后的未来社会的特征,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宣言》第叁章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原则高度上,对当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各种所谓“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批判。《宣言》第四章则阐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态度,将《宣言》的立场作了清晰表述。最后,李明娇同学对《宣言》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局限进行了总结评析。

陈晓仪老师肯定了同学的导读分享,并进一步从《共产党宣言》文本群的背景与结构、内容与定位、理论到现实和经典的读法四个方面作了点评总结。陈老师就《宣言》的写作背景、两个前篇、七篇序言、四个章节作了详细的讲解。陈老师分析了《宣言》文本群中蕴含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述思考了转型社会的现实图景和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问题,将《宣言》中的理论原理和当下的社会现实展开关联分析。陈老师鼓励大家在世界和中国面临的时代课题中重读《宣言》,充分认识经典文本所具有的独立意义与使命,它们在被不断的解释中也不断地敞开和彰显自身的意义和价值。陈老师还介绍了原着经典的阅读方法。她指出,要运用“横纵交错式”学习法,要把文本放在思想发展史的长河中进行比较阅读和梳理分析;要做到理解文本又超越文本,既埋首经典又关注现实问题。最后,陈老师建议各位研究生同学带着学术意识展开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要对文本意图进行过度诠释,也不要将马克思后期成熟概念嵌套在早期文本中,在概念范畴的使用方面,要做到准确、规范。

本学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的读书沙龙由学院助理教授李戈老师和陈晓仪老师指导,主要围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展开,力图通过同辈分享、教师点评、自由讨论等环节帮助同学们建构起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培养经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和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从而立足中国化的站位,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系列读书沙龙活动能够帮助同学们在集体性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同辈的学术旨趣以及相关研究方法,跳脱出单向研究的狭窄视野,从而实现思想的交汇和共同的成长。


图文触李明娇、张佳宁

排版触薛添仁

编辑触何慧

审核触邓喆、车宗凯